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亲子“十三戒”你犯了几条(图)?

发表于2012-07-24
亲子“十三戒”你犯了几条】1、戒过度保护;2、戒过份宠爱;3、戒揠苗助长4、戒过份专制;5、戒脸孔严厉;6、戒忽略孩子优点;7、戒忽略孩子说话;8、戒经常对孩子唠叨;9、戒嘲笑挑剔;10、戒对孩子乱发脾气;11、戒低估孩子能力;12、戒以偏概全;13、戒漠不关心。

图片

发表于2012-07-24

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弊端,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不了解孩子。很多家长可能在理论上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但从没有正视过这一点,甚至拒绝承认这一点。

很多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关系还好,但是他们这样说,父母很好很善良,我很感激父母,但是父母不理解我。

发表于2012-07-24

对孩子不理解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愿意溺爱和生活上过度的照顾,其实孩子有不愿意接受的一面。

曾组织过一个“未来强者训练营”,其中一个活动是自愿报名为集体做饭,孩子们个个争先。但是这些孩子在家中却可能被认为不爱做家务。有的孩子告诉我,他从小到大还没洗过衣服,结果在训练中被雨淋湿了,第一次自己洗衣服。

孩子其实很小就喜欢过家家的游戏。小女孩就做小母亲,抱洋娃娃,让更小的孩子做小小孩,学着做饭菜,找几片树叶乱切。家长们理解过孩子愿意劳动和愿意自己管理自己的特点吗?

不理解。

要让孩子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和关心他人。很多家庭从小就剥夺孩子关心自己的权利和兴趣。孩子们说,小时候我们还过家家呢,还学着做家务呢,可是长大以后,父母就不让我们做这些事情。

发表于2012-07-24

第二,溺爱的同时又是专制。父母有事不愿意跟孩子商量,对孩子包办代替。有的孩子说,我都十几岁了,父母还要拆我的信件,我打电话他们还要偷听。

有些家长会说,样做也是出于好意呀怕孩子这样不好,怕那样不好好像是好意但是孩子不堪忍受,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

发表于2012-07-24

第三,在学习和课外兴趣的培养上对孩子强行塑造。

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家长做出很多规定,学这个学那个,看这个看那个。凡是属于不引导兴趣,不培养兴趣,用家长的意志让孩子额外学习某种东西,额外培养所谓的兴趣,这种强行塑造都是对孩子不理解。孩子对这一点反应强烈。

发表于2012-07-24

第四,不了解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为不感冒、不发烧、不拉肚子就挺健康,不知道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惧怕社交,惧怕环境,惧怕父母不在身边多项社会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障碍有相当高的比例。

发表于2012-07-24

第五,尤其不知道孩子在性心理方面的不健康。

由于社会从小对孩子缺少必要的、科学的性教育,有的女孩子十七八岁了,不愿意当女孩子,要穿男装已经是性角色错位了。不愿意当女孩是怎么造成的?原来她的父母一想要男孩,生了女孩以后,就给她起个男孩的名字,用男孩的服装打扮她。愿意听别人说,你的孩子像男孩。自己也常说,我的孩子像男孩。重男轻女的观念造成孩子的性角色错位,类似的性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家长都不了解。

发表于2012-07-24

第六,家庭关系的错误设置与安排。

每位家长都可以研究一下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有没有对孩子今后发展不利的情况。

第七,对孩子的社会生活进行错误的干预。

在这一点上,许多中学生对家长有不同程度的意见觉得家长不信任他们。

总体来说,错误的家教举措是对孩子的不了解。中国的家长和孩子距离最近,相处时间最长,这个问题最严重。所以,首先要认识到不了解、不理解孩子是目前家庭教育中诸种症结的根源。

发表于2012-07-24

重新认识一次孩子

谁想做聪明的家长,做对孩子有良好指导的家长,从今天开始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了解和理解孩子的人。

理解孩子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要想了解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承认自己不了解和不理解孩子。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这一点。即使你对孩子有一定的了解,你也要这样想,我的了解和理解肯定不是百分之百的,肯定有不了解和不理解的地方。我要争取充分地、百分之百地了解和理解孩子。如果不能形成这个概念,你的家庭教育不会发生质的飞跃飞跃,你和孩子的关系不会发生质的飞跃,你对孩子不会有新的举措。对于身边每天都看到的孩子有可能不太了解,这个事实家长们一定要清醒。我们经常用我们的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用我们的年龄、我们的标准、我们的文化结构特点,用我们的眼睛来看孩子,往往不知道要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

所以,从今天开始承认自己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不够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多数家长都不反对一种说法,就是家长不太理解孩子,但又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属于这个范围。

理解不理解孩子,要由孩子来判断。也许直到今天孩子没有对你说过,你有不理解他的地方,说明你已经很不理解孩子了。他都不告诉你对他不了解和不理解。

所以,希望家长要重新认识孩子,以往认识都不算数,重新认识一次,使思想发生变化。

发表于2012-07-24

放下强行塑造的主观主义

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以后应该怎么样,是有一定模式的。也许你的模式正确,也不正确,也是部分正确。希望你先不要太主观,把它作为一个可以调整、可以变化的项目,要和孩子不断切磋的课题。

在这方面,不要有强行塑造的主观主义。不管孩子多么幼小都不要有。

你的孩子处在不同的年龄,一岁的、三五岁的、小学的、中学的,不同年龄的孩子都不可以强行塑造,不可主观主义。所有的家长都要在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自由对话中寻找感觉。

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是有不同兴趣的,三岁的孩子可能说,他以后最喜欢的就是开车,最高兴的就是玩游戏机。到五岁的时候,他可能又说要当球星。七岁的时候可能要唱歌。孩子的兴趣是一点点发展的,他在每个阶段的追求都是有道理的,反映着他某一方面素质的发展。他最后做什么是个逐渐塑造的过程,家长不要强行塑造,不要在孩子某一个年龄段把事情搞得太僵硬、太死板。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