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亲子“十三戒”你犯了几条(图)?

发表于2012-07-24

放下家长绝对权力的主观主义

妨碍我们进入孩子思维的另一个主观主义,是家长绝对权力带来的主观主义。

总结很多成功的人生,发现大多数人在小时候曾经得到过父母很大的信任,家长对孩子很强制性的管理和约束,孩子从小就有主观能动性。

不要总习惯用家长绝对权力的主观主义解决问题。有的时候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你认为孩子不对,就好像一个小孩玩泥巴,戏水,你觉得很脏很无聊。当你对孩子像朋友一样商量的时候,孩子可能不听你的。这时候绝对权力很容易解决问题,但这种方法可能是主观主义的。

所以,我们的家长宁肯放弃一点权力,家长的权威太绝对了不好

家长粗暴,孩子没有积极性和自主性。

如果不准备放弃这一点,就可能永远不了解孩子。孩子对你的每一点不同意见,每一点抗议,每一点争论,你都用家长的权力来解决,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如果孩子是在畏惧之下接受你的领导,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把自己的心胸坦露给你,你永远也不能成为孩子的朋友。

发表于2012-07-24

进入孩子思维的方便法门

怎样进入孩子的思维呢?

第一,与孩子建立真正的朋友式的对话。

许多家长如果对孩子能有一点正确的指导,往往受益于和孩子非常平等的对话。

在这个世界上,人一个是对自己不容易了解;一个就是自己的家人不容易了解,比如说对孩子不太容易了解。

为什么对自己不太了解?因为人很少和自己对话,很少对自己发问。今天一直在烦呢,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烦,因为你没有问过自己。一问就明白了。我今天为什么脾气这么大呀,对孩子也发火,对爱人也发火,出门在外脾气不好。想一想,噢,因为昨天有件事情不愉快。要问一下才能知道,不问就是无名火。

有时候对自己为什么高兴可能也不清楚,怎么今天情绪这么好?想了想,昨天自己过生日,孩子买了一束鲜花。虽然这束鲜花是在街头买的,很便宜,可是因为孩子能想起父母了,所以很高兴。一直高兴到现在。就是因为这件事,问一下才知道。

人有的时候并不了解自己,甚至不了解自己为什么生病,不了解自己为什么对某个人有成见,为什么自己怕某一件事情。对孩子也一样。

首先要找到和孩子对话的感觉。

我也是家长,我的孩子从小爱好广泛,高考之前要决定报什么专业孩子和我似乎都不明确。这时候,我们之间有一次很好的谈话。我说,这个问题马上就要确定了,但是,现在你没有见解,爸爸也没有。我不能说根据我的看法建议你学什么,这样做家长肯定是要犯错误的。家长千万不要上来就建议孩子考什么。

我说,孩子,我现在把大学所有的系都说一遍,你逐一做出反应,说出你的感觉,第一感觉。

我说,你愿意学哲学吗?

他说,不。

我说,你愿意搞历史吗?

他说,不。

我说,你愿意搞医吗?

他想了想,这个也先不吧。

他的回答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这第一句话特别重要,以后再说的感觉都不对了。

我说,你想学国际金融吗?

他说,这个──可以考虑。

我说,法律你想学吗?

他说,这个我不知道。

我说,电脑呢?计算机呢?

他说,这个还可以。

这样,我一直把问题问下去,让孩子根本不要考虑家长的态度,也不要考虑社会的态度,也不要考虑哪个好考,哪个不好考,只谈感觉。

几十个专业都问完了,我把他所有的回答重复了一遍。我说你原话是怎么说的,这个不,那个是犹豫了一下说,不吧。那个说,先不吧。这个说,还可以考虑。这个说可以。他的回答有不同层次。

这就是孩子对每一种专业的真心取向。

必须这样对话。

不要预先给孩子施加压力。咱们现在谈一谈,从爸爸来讲希望你搞国际金融,这个专业挺好,最能全面发展你的才能。当然我还尊重你的意见,你谈谈你是什么意见?你已经把家长的意见都谈完了,孩子还能有什么意见?

或者告诉孩子,现在什么好考,什么难考,各种意见说了一堆,然后对孩子说,你拿主意吧。他怎么办?他没主意啦。

平常我们对孩子的很多指导都是这样,不知道孩子的心声在什么地方。比如孩子有个业余爱好,把很多精力都放在这里。你有一个主观主义,上去说,孩子,你这个爱好根本就没有价值。

不要这样。

坐下来跟孩子聊天似的,孩子,你怎么现在对这个游戏特别上心呢?他就会告诉你,这个游戏设计怎么有意思,怎么让人兴奋。要让孩子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用最愉快、最自由的方式和你谈话。不要一开始就对他有什么强行指导、强行干预,你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素质、特点、兴趣、爱好。

我的孩子从初中到成年,我们的谈话始终像朋友聊天似的,我讲我周边有什么人和事。社会上有什么争论,各种人对我的态度,都像朋友一样对他讲。我的各种经历也都告诉他,甚至一般家长认为不便于和孩子讲的某些遭遇,只要他有时间,他有理解力,我都告诉他。

这种平等对话的感觉家长要找到。中国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这种平等的对话,而是居高临下的对话。

今天学习怎么样?

你考了第几?

分数是多少?

老师是什么态度?

这些同学怎么老来找你呀?这个同学打电话找你干什么?

快做作业吧!

这是家长式的谈话态度,孩子容易逆反,平等的对话才会让孩子感到愉快。

发表于2012-07-24

八 培养一点与孩子贴近的兴趣

如果家长有时间,希望培养一点与孩子贴近的兴趣。既是为了了解孩子,也是为了使自己年轻化。

了解一下孩子没坏处哇。孩子在中学时喜欢霹雳舞,你跳两下没坏处哇!孩子很小的年纪喜欢玩游戏机,你学会一个程序,体会一下孩子的状态。孩子特别喜欢电脑,你对电脑不熟悉,你多懂一点,有好处!孩子特别喜欢流行歌曲,你听一听,唱一唱,学会一种兴趣,也没坏处!

包括孩子在某个年龄段特别喜欢看某一类书,比如卡通书,孩子特别有兴趣。

要说小孩的书我还用看吗?可有时候我也看两本,挺有意思。为什么?它启发你儿童的思维,启发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做生意、搞科研、当作家,看一些小孩书有好处。同时你还了解了孩子。一箭双雕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

不要有那么大成见。培养一点和孩子贴近的兴趣是走入孩子思维的一个特别有效和直接的手段。

发表于2012-07-24

九 一步进入孩子的思维

那么,有了和孩子对话的感觉,有了和孩子贴近的一点点游戏的感觉,往下,你确实可以做到一步进入孩子的思维。

大家想一想,作家们怎么写书的?一个作家是男的,他怎么写女的也挺像?一个作家是男的,怎么写怀孕啊,妊娠反应啊、分娩,写的感觉跟生过孩子的女性感觉一模一样。为什么?就是进入其他角色的思维。

一些儿童作家年龄已经很大了,可为什么他写的东西小孩爱看,他能进入儿童的思维。

只要有心,都能进入孩子的思维。不妨想象一下,比如你的孩子叫胖胖,你就假想自己是胖胖,我才三岁,我起床了。我出去要这样玩耍。我为什么对爸爸是这种态度,对妈妈是这种态度?我为什么对小朋友这样?我为什么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体会体会,就能找到孩子的感觉。

如果孩子是初中生,你想象自己正在上初中,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学习?为什么这样对待男同学?为什么那样对待女同学?为什么对待他自己的信件是这样?为什么不让家长看他写的贺卡?为什么他打电话不愿意让家长听?为什么他迷恋这几个歌星?为什么他喜欢足球?为什么他喜欢这种服装?

如果能够领会了这种种为什么,家长就进入孩子的思维了。家长也就知道自己过去对孩子的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自然就知道孩子的哪些思想、行为是合理的,自己过去的哪些干预是错误的,而孩子的哪些思维和行为可能确实是没经验,这样,我们对孩子的引导就会变得聪明而不犯错误。

很多大学生直到分配工作还在抱怨一件事情,就是父母在他们报考大学的时候替他们做出抉择,他们现在还在学习自己根本没有兴趣的专业。学到四年级还不爱自己的专业,这个选择大概是错误的。虽然人不能完全凭兴趣出发,但是如果学了四年还没有培养起兴趣,当初的选择肯定有偏差。那么,一个高三毕业的孩子,如果家长还不能进入他的思维,还不能尊重他的选择,家长无疑是主观主义的。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逐步成熟,并且考上他选择的志愿。那么,在整个大学期间,仅仅为学习自己所热爱的专业,他就有很好的积极性。

真希望大家能找到这种感觉。从现在开始,先承认过去对孩子的了解是不够的,是差得比较多的。一定要放下这些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然后,进入和孩子的平等对话,找到一点和孩子相同的兴趣,同时进入他的思维,真正体会他,做一个让孩子赞叹“我的父母理解我”的家长。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