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子与人心

发表于2012-02-29
近来,关于房子的问题几乎成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社会话题,而这个话题在中国更是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热议。作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房子问题无疑与近两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关,因为这场金融危机正是发端于20088月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而中国人关注房子问题,则主要是基于个体的生存处境。
发表于2012-02-29
房子的出现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文化成果,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早期汉字中,就有许多是用来指称房子或与房子有关的,比如“房”、“屋”、“室”、“府”等,以及相关的从“户”、“尸”、“宀”、“广”等部之字。
   其中,“房”从“户”,“户”为半门,如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户部云:“户,护也。半门曰户,象形”,门、户是出入房子的通道;“房”本指正室之侧室,如《说文》户部云:“房,室在旁也”,可引申而泛指房子。
   “屋”从“尸”,“尸”本为祭祀之神主,如《说文》尸部云:“尸,陈也,象卧之形”;陈列神主需要特定的处所,是为“屋”,引申而泛指人止息之居所、房子,如《说文》尸部云:“屋,居也。从尸,尸,所主也;从至,至,所止也。屋、室皆从至”。
   “室”从“宀”,“宀”为最初的屋檐交错的尖顶房子,如《说文》宀部云:“宀,交覆深屋也,象形”;房子是人的止息之所,也可储藏实物,故《说文》宀部又云:“室,实也,从宀,至声。室、屋皆从至,所止也”,故“室”也被用来泛指房子。
   “府”从“广”,“广”实即“厂”,为原始人所居之山石洞穴,或将山石洞穴略作改造而成的居所,如《说文》厂部云:“厂,山石之厓岩,入可居,象形”,广部:“广,因厂为屋也。从厂,象对刺高屋之形。凡广之属皆从广,读若俨然之俨”;《说文》广部又云:“府,文书藏也”,即以“府”为储藏图书文件之所,后引申为官署或富贵人家的居所,也可用作对他人居所或房子的尊敬之称。
发表于2012-02-29
 从古人对以上汉字以及相应的解说中,我们可以约略窥见房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一些痕迹,即从上古的穴居野处到后来人工制造简易的房子,再到房子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这个过程的开端,即房子的起源,在人们的心目中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正如《周易·系辞下》所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虽然这里把房子的起源归于圣人观大壮卦象而作难以令人信服,但是其中也折射出古人对于因房子的出现而告别穴居野处时代的文化成就感。
   房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以这个要素为核心,人类才有了“家”或“家庭”。《说文》宀部云:“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豕部云:“豭,牡豕也”,广部云:“庭,宫中也”,“宫,室也”;可见“家”或“家庭”本指人的居所或房子,而且这个居所或房子的空间构成似乎较为充裕、复杂,因为其中还可以住牲畜。
   当然,“家”首先还是人的生活空间,在其中发生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礼记·昏义》也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由此看来,古人把各种人际关系视为由夫妻关系生发而来,而夫妻关系的形成和维系都离不开房子,因而古人才以“房中”(《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指称夫妻生活,以“室家”(《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或“家室”(《诗经·大雅·緜》:“未有家室”)指称夫妻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说,“家”或房子是人修养自己的身心,协调家庭乃至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和锻炼自己认知和应对更复杂事物的本领的生活空间;进而,我们也可以说,《大学》的所谓“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的“齐家”是一个关键环节,它可以由家庭、家族推及天下或宇宙,也可以指向人心。
发表于2012-02-29
按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的考察,中国古人的宇宙时空观念很早就已经形成了,如《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经说上》:“久,合古今旦暮。宇,冢东西南北。”(笔者按:此处“久”疑为“宙”之假借)《庄子·齐物论》中有了“宇宙”之成词。关于“宇宙”的简明的界说则首见于《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庄子·庚桑楚》亦云:“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这些解说已经很难见出“宇宙”的渊源了。其实,“宇宙”本与房子有关。《淮南子·览冥训》:“凤皇之翔至德也……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东汉高诱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说文·宀部》亦云:“宇,屋边也”,“宙,舟舆所极覆也”。清段玉裁注:“……引申之,凡边谓之宇……宇者言其边,故引申之义又为大。《文子》及《三仓》云:‘上下四方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上下四方者,大之所际也……”“覆者,反也,与复同,往来也。舟舆所极覆者,谓舟车自此至彼而复还此,如循环然。故其字从由……由今溯古,复由古沿今,此正如舟车自此至彼复自彼至此,皆如循环然……然则宙之本义谓栋,一演之为舟舆所极复,再演之为往古来今”。
   段玉裁的注释向我们揭示了宇宙与房子的原初关联及其意义演化,而宗白华把中国古人基于出入房子的农耕生活经验而生发出的宇宙时空观念概括得尤为明了:
        中国人的宇宙概念本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宙”是由宇中出入往来。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的世界。他们从屋宇得到空间观念。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击壤歌),由宇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空间、时间合成他的宇宙而安顿着他的生活。他的生活是从容的,是有节奏的。对于他,空间与时间是不能分割的。(《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关于房子的生活体验不仅生发出了中国古人的宇宙时空观念,而且影响了中国古人对于人心的理解。在中国古人看来,人心是思想感情的发生和活动场所,正如房子是人身的居处环境一样,《管子·心术上》所谓“心也者,智之舍也”即是此义,通常所谓“心房”也是渊源于此;而作为思想感情发生和活动场所的人心,只要能够充分地加以修养,就可以包容天地万物,如宋张载《正蒙·大心》所云:“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人的生活世界和心目中,心、身、房子、宇宙本是贯通一气的整体,这是《大学》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一以贯之的修养功夫的现实基础。在这个一贯的整体和修养功夫中,房子或“齐家”是一个关键环节。
发表于2012-02-29
在中国古代,拥有作为居处环境的房子对于个人来说几乎不成问题,这是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当今这样一个义利关系失衡乃至唯利是图的时代(参见拙文《重提“义利之辨”》),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说,拥有一所作为个体基本生存空间的房子竟然成了问题,由此引发了人的心态失衡——比如贪婪、仇恨、焦虑、浮躁、迷茫、怀疑、冷漠、绝望等情绪的滋长——以及社会关系的紧张等一系列后果,尤其是造就了越来越多为了买卖房子而劳心劳力的“奴隶”,即所谓“房奴”……
   究竟是人心问题导致了房子问题,还是房子问题引发了人心问题,这是可以讨论的,但目前的房子与人心都出了问题,这却是不容否认、必须面对的事实。这些事实问题实在不由得不令人感到疑惑和担心,我们不禁会追问:当前的房地产状况难道真是某种阴谋的结果?为什么非要拿作为基本民生条件的房子来赢利?我们能指望一群奴隶来为一个民族开创出什么样子的未来呢?
   无论如何,关于房子与人心的问题及其解决,值得我们每个人从修养和谐人心、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予以反思。
上一页|1|
/1页